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百合的心灵家园

百事合意,狗年大吉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雷雨》教学反思  

2016-08-12 19:42:03|  分类: 语文教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《雷雨》教学反思

济南市宝华路小学  周旭

《雷雨》这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。本单元围绕自然现象、自然景观来编排的。本文用精炼的文字,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。雷雨是孩子们在夏季常见的自然景象,本文的语言也是特别简单、易读,所以学生在学文过程中不难理解。

一、学习目标的设定

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上,最初我是这样设计的:

在集体教研的过程中,通过对课标、教参、教材更深入的解读,发现了很多在目标设计上的不准确。比如:目标1中,读准乱摆、彩虹、压下来、垂下来词语,发现这四个词语并不是在读音上学生难掌握的重点。垂字的难点除了横长短的不同,还要掌握间距等间架结构。而目标2中通过做动作理解识记垂、压两个字,用联想法认识字,这一条应该属于目标1中的识字部分。目标3设计的不够具体,没有说明通过什么办法解决什么0

1.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压、垂4个字,读准压下来、乱摆、垂下来、彩虹等词语,重点读好字的读音。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字,注意横的长短不同。

2.能练习文中的句子理解压下来、乱摆、垂下来的意思,并通过做动作理解识记垂、压

两个字,用联想法认识字。会仿照越来越亮说词语。

3.默读课文,边读边想象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特点,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。

4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句子里挂、垂、坐的用词准确,并读出自己的感受。增强观察自然、了解自然的兴趣。

 

在集体教研的过程中,通过对课标、教参、教材更深入的解读,发现了很多在目标设计上的不准确。比如:目标1中,读准乱摆、彩虹、压下来、垂下来词语,发现这四个词语并不是在读音上学生难掌握的重点。垂字的难点除了横长短的不同,还要掌握间距等间架结构。而目标2中通过做动作理解识记垂、压两个字,用联想法认识字,这一条应该属于目标1中的识字部分。目标3设计的不够具体,没有说明通过什么办法解决什么。

 

样的问题。所以通过整合和修改,我又对学习目标进行了修改,如下:

1.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压、垂等四个字,通过做动作理解识记垂、压两个字,用联想法识

字,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字,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横的长短不同,会仿照越来越亮说词语。

2.默读课文,想象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通过体会压、垂用词的准确,感受雷雨前的景象;通过声音表现雷雨中的景象,通过想象感受雨后的美景。

3.增强观察自然,了解自然的兴趣。能写观察日记。在试讲的过程中,发现的用法也是学生们较难掌握的一点,容易和混淆用法。所以我又搜寻字源,设计了学生们易接受、易理解的微视频来解释字,然后练习巩固,效果很好。字的试讲过程中发现,学生很难有一根比较清晰的线去观察字,因此,我编了一首小儿歌协助学生有规律的观察、写好垂。我又把学习目标2进行了分解,把目标1中的用越来越......”说句子改到目标2中,修改为会仿照............”

说句子。最终把学习目标修改为:

1.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压、垂等四个字,通过做动作理解识记垂、压两个字,联系字源识字,通过字义识记

字。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字,通过编儿歌的方式观察、写好垂字。

2.默读课文,想象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。会仿照............”说句子。

3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通过体会压、垂用词的准确,感受雷雨前的阴沉、害怕;通过声音表现雷雨中的景象,通过想象感受雨后的美景。

4.增强观察自然,了解自然的兴趣。能写观察日记。

二、朗读指导在课文朗读的指导上,我侧重对雨前的朗读指导,雨中和雨后的想象朗读。雨前。通过默读提问:你看到了什么景象?备课过程中,我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设,例如:学生说道满天的乌云,黑沉沉的压下来。这一句,我就引导你看到的乌云是什么样的?

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的乌很多,就让学生找到描写乌云多的词语,这乌云真多啊都把太阳了,怎么读?学生还可能找到乌云的颜色——黑沉沉,这是老师再引导,这满天的乌云又多又厚,黑沉沉的压下来,谁能读出来?如果学生找到压字,让学生先通过动作来感受,再通过观看课件动画感受乌云压下来的样子,体会再读这一句。由于课前预设的比较充分,所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,引导学生层层深入,读的一次比一次有感情,达成了学习目标3。雨中和雨后通过学生充分的想象,体会这场雨下的又大又快和雨后美好的景象。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,教学雷雨前时,只考虑到品词析句,指导朗读,引导感悟,忽略了教材的整体性,教材处理有点散,因为雷雨前的景物变化是紧密相连的。在最后结束的处理上也太过急切,如果最后让学生通过图表等方式对比雷雨前后景物的不同,就更有助于学生在课下练习写观察日记,从而达成学习目标4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8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